专家归巢 骨科发展再添活力
专家归巢 骨科发展再添活力
在我国骨科医疗事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,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骨科正以昂扬姿态崛起,而张华文这位骨科领域精英的回归,更为科室注入强劲动能,让这支本就潜力十足的团队如虎添翼。
此前,骨科在王世中主任医师、苏安平主任医师、徐德刚主任医师、杨乾滋副主任医师等核心专家的带领下筑牢坚实根基——不仅能熟练开展常规骨科疾病诊疗,更已涉足复杂手术领域,为后续技术突破打下扎实基础。彼时,医院服务半径尚局限于武威市及周边,骨科水平虽在本地区领先,却尚未形成全国性影响力。
转折点始于医院重离子中心的投入使用。经十年建设、五年临床实践,重离子中心在恶性肿瘤治疗领域实现疗效突破,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肿瘤患者慕名而来,其中不乏骨盆肉瘤、后腹膜肉瘤、腹股沟区肉瘤等疑难病症患者——这些患者的肿瘤或体积巨大,或与大血管、神经及重要脏器紧密相连,手术切除难度与风险极高,不少人曾在其他医院被告知“无法手术”。
为配合重离子治疗,给患者提供更精准的综合诊疗方案,医院骨科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。面对复杂病例的“倒逼”,团队没有退缩,而是迎难而上,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:从攻克手术技术难关,到探索多学科协作模式,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不断涌现——成功完成全球首例肿瘤与脏器隔离重离子治疗手术、全球首例经腹下腰椎病椎切除3D打印重建术、全球首例经前路颈2椎体骨水泥椎体成形术,还开展了劈下颌骨、劈胸骨、开胸、经腹全脊柱前路手术等复杂高难度手术,填补多项全球、全国及本地区技术空白;本地区首例桡骨远端骨肿瘤瘤段切除3D打印腕关节重建术、甘肃省首例胫骨骨肉瘤瘤段切除异体骨重建术的完成,更标志着科室技术能力的跨越式提升。如今,其脊柱肿瘤前路椎体整块切除3D打印重建技术已达国内顶尖水平,手术患者遍布全国各省。
8月21日,由北京大学国际医院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国内知名大医院专家组成的义诊团,在深入了解骨科手术详情后,一致评价科室技术水平己跨入全国先进行列。
从区域领先到全国顶尖,从常规诊疗到技术突破,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骨科以专家引领为帆、以重离子治疗协同为桨,正开启骨科肿瘤综合诊疗的新纪元,朝着“骨科国家队”的目标奋勇前进,为我国骨科医疗事业发展持续贡献力量。
病例一:前路颈2椎体骨水泥椎体成形术
患者张某,男,38岁,因肺癌第2颈椎转移癌,疼痛剧烈,不能下床活动。骨水泥椎体成形是脊柱转移癌的常规治疗手段,可以提供即刻稳定性,完全缓解疼痛,杀灭肿瘤。但对于颈2这种高位的骨水泥椎体成形术,全球范围内也没成熟的病例,杨乾滋主任经周密的计划,最终完成了全球首例经前路颈2椎体骨水泥椎体成形术,术后患者疼痛完全缓解,可下地活动。
病例二:腰5骶1椎体结核病灶清除3D打印重建
患者刘某某,女,60岁,患腰5骶1椎体结核,已造成双下肢不全瘫,不能下地,杨乾滋主任设计经腹正中切口,切除病椎,3 D打印重建。此手术的优点是不破坏脊柱后柱的稳定性,可彻底清除病灶,脊髓减压彻底,3 D打印重建,可提供即刻稳定性。术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,可下地活动。
病例三:后腹膜副神经节瘤
患者马某,男,24岁,患后腹膜副神经节瘤,因肿瘤被下腔静脉、腹主动脉、肾血管、胰腺包绕,手术难度极大,经全院多学科讨论,最终由杨乾滋主任完成了手术,肿瘤完整切除,患者已康复并走上工作岗位
病例四:骶尾椎脊索瘤 肿瘤与脏器隔离 重离子治疗
骶尾部脊索瘤传统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,存在的问题是术中易损伤骶神经导致大小便功能障碍,术后复发率极高,面临多次手术及严重致残的问题。自重离子投入使用后,我院采用全球首创的肿瘤与盆腔脏器纱垫隔离重离子治疗,截止目前,已治疗例5 0例,局控率达到了1 0 0 %,无一例出现神经损伤的并发症,是重离子治疗的最佳适应病种之一
病例五:胫骨骨肉瘤切除 异体骨重建
患者王某某21岁,患胫骨骨肉瘤,当时面临截肢的风险,医院经过会诊后决定先采用新辅助化疗,肿瘤局限后采用异体骨复合髓内钉保留骨骺的保肢手术,患者完全康复,目前已随访1 0年,无任何并发症。
病例六:骨盆骨肉瘤
来自安徽省的女性患者王某,3 6岁,患骨盆肿瘤,当地医院就诊,均认为肿瘤巨大,盆腔大血管受累,不能手术,遂来我院寻求重离子治疗,但因肿瘤巨大,与盆腔脏器界限不清,重离子治疗有一定的困难,经全院讨论后认为有手术机会,决定行半骨盆切除、骨盆及髋关节重建术,最终由杨乾滋主任成功实施了手术,此类手术的成功实施,也标志着我院在骨盆肿瘤方面的治疗,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。
初审:张莉红
复审:张 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