肿瘤微创治疗中心采用“3D打印共面模板粒子植入技术”成功完成首例纵膈淋巴结转移肿瘤微创治疗

发布来源:甘肃省武威医学科学院
发布时间:2025-07-22 23:36:08
字体:

肿瘤微创治疗中心采用“3D打印共面模板粒子植入技术”成功完成首例纵膈淋巴结转移肿瘤微创治疗

肿瘤微创治疗再攀高峰 精准“粒子刀”直击复杂纵膈转移灶

近日,我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成功应用国际前沿的“3D打印共面模板引导I125粒子植入技术”,为一位胃癌术后多发转移(包括复杂纵膈淋巴结转移)的患者董先生(化名)实施了高精度、微创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。该手术的成功开展,标志着我院在精准微创治疗复杂部位晚期肿瘤方面取得重大突破,为难治性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。

患者情况复杂,传统治疗受限

患者董先生,67岁,因胃癌根治术后5个月出现声音嘶哑4个月就诊。经全面检查,确诊为:1. 胃恶性肿瘤(中分化腺癌,rpT1bN1M1,Ⅳ期);2. 双侧肺继发恶性肿瘤;3. 纵隔淋巴结继发恶性肿瘤。其中,纵隔转移淋巴结的位置极为特殊且凶险——紧邻食管及大气道(气管)。这一位置使得常规的外放射治疗(放疗)成为禁忌,因为高剂量射线极易对毗邻的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,风险极高。患者虽然处于肿瘤晚期,但一般状况尚可(KPS评分90分),亟需一种既能有效控制纵隔病灶、又能最大限度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的精准治疗手段。

wuwei


创新技术破局,微创精准施治

面对这一临床挑战,我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团队迎难而上,经过缜密的MDT(多学科诊疗)讨论,决定采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 “3D打印共面模板引导I125粒子植入技术” 来解决这一难题。

精准规划:术前,团队利用患者的高分辨率CT影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,精确勾画纵隔转移淋巴结的靶区,并细致规划避开食管、气管、大血管等危险器官的穿刺路径。

3D打印个性化模板:基于术前规划,利用3D打印技术定制化制作出与患者体表解剖结构完美贴合的 “共面模板” 。该模板上预制了精确排列的导向孔,犹如为粒子植入手术铺设了一条条“精准轨道”。

CT引导下微创植入:手术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。在CT实时影像引导下,医生将3D打印模板固定于患者体表相应位置。通过模板上预设的导向孔,穿刺针得以精准、安全地避开重要器官,直达纵隔淋巴结靶区内部。随后,将计算好剂量的放射性碘-125(I125)粒子,通过穿刺针通道精准、均匀地植入到肿瘤内部。

wuweiwuwei

特邀专家助力,手术圆满成功

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并推广先进技术,中心特邀国内粒子植入领域的知名专家——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张开贤教授亲临指导并主刀。在张教授的娴熟操作和我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团队的紧密配合下,手术过程流畅顺利。粒子按计划精准布阵于肿瘤内部,达到了理想的剂量分布,同时有效保护了毗邻的食管和气管。术后患者安返病房,恢复良好。

wuwei

技术优势凸显,惠及更多患者

本次成功应用的 “3D打印共面模板引导I125粒子植入技术” 具有显著优势:

1.超高精度:3D打印模板将术前虚拟计划完美转化为现实操作,极大提高了穿刺和粒子布放的精准度,误差控制在毫米级。

2.极致微创:仅通过细小穿刺针孔完成治疗,创伤极小,患者恢复快。

3.安全可靠:有效规避了传统徒手穿刺的“盲区”风险,尤其适用于毗邻重要器官、结构复杂的肿瘤(如纵膈、颅底、腹膜后等)。

4.剂量优化:实现肿瘤靶区内剂量的高度适形和均匀分布,显著提升局部控制率,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和损伤风险。

5.克服放疗禁忌:为因位置特殊无法接受外放疗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局部治疗选择。

开启精准微创治疗新篇章

本例高难度纵膈淋巴结转移瘤I125粒子植入手术的成功,是我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在精准化、个体化、微创化治疗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。它不仅成功解决了一位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难题,更充分展示了我院在引进和应用国际前沿技术、整合优质医疗资源(如特邀张开贤教授合作)方面的能力与决心。

技术的成功应用,为众多既往认为难以进行有效局部治疗的复杂部位晚期肿瘤患者(如中央型肺癌、胰腺癌、复发性头颈部肿瘤、特殊部位淋巴结转移等)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,带来了新的生存希望。肿瘤微创治疗中心将继续深耕精准微创治疗领域,不断引进和开发新技术,为提升本地区肿瘤诊疗水平、造福广大患者而不懈努力。

让我们联系您

陇ICP备 16002480号-5